二本大学生,就只配拥有二流的人生?
就连看个电视,看英超的也要鄙视看中超的,美剧迷也要鄙视韩剧迷。 而在大学生里,大家更是把自己分成了好几个层次。 清北复交的鄙视其他985的;985的鄙视211的;211的鄙视其他一本的,一本的鄙视二本的;二本的鄙视三本独立学院和大专的;大专的鄙视没考上大学的.......
而作为鄙视链中的中间环节,二本大学生的位置尤其尴尬:
一方面他们还算是国家文凭承认,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从而身上背负了家庭和长辈,乡亲的期望和重托(尤其是那些出身偏远农村的同学);
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逐渐明白,目前大学生就业升学竞争有多么残酷,自己学校的真实教育水平,以及自己到底学得水平如何。
而自己当初走进校园时的梦想和希望,则在这两块冰冷的现实之间被挤压的粉碎。甚至有的同学开始发出这样的疑问:难道上二本大学,就只配拥有二流的人生?
说句实话,作为曾经二本狗的我,曾经也有这样的想法,但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我开始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国内除清北复交等极少一小撮顶尖学校之外,其余高校不论一本二本,水平的差别真的没那么大。
而这里所说的“顶尖”的定义大概是全国39所985院校(还得剔出其中一小半比较水的学校的非优势专业),再加上各专业全国前3-前5的顶尖院系。
985大学一览
两者之间的关键差别在于:这一小部分顶尖学校和院系里盛行的,是一种精英文化。
精英文化和大多数人早已习惯的庸众文化最明显的区别是: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人人都必须得在学业,或者创业,或者文艺上,至少有一个方向做到专业的水平,反正总得搞出点名堂,否则就出门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这种文化只可能由严格的选择和残酷的竞争才能造就。
而大部分其他高校里,基本都是大部分人在混日子和混文凭,少数人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的状态。实际上这很正常,梦想本来就应该属于少数人。
其间的差别,不过是三分之一,五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的区别。有梦想有执行力的大学生,在这些学校的环境中永远属于少数。
而在这个角度上来说,你上的大学算一本还是算二本,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所以,不论是在求职竞争还是考研时,在与一本学生竞争时,你用不着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你在求职面试时面对的一般都是企业的HR,他们当然会对我刚才说的那一小撮学校的毕业生另眼相看,但其余的学校,实际上很少会再给你分个一本二本的层次。所以为此而自卑一点必要都没有。
中国的大学,从来不是按一本二本来区分的,真正的区分应该是5%的精英(学校/院系),以及95%的“其他”。
你和那些让你一直有心理阴影的一本同学,都属于那个“其他”。
在二本大学里能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业上的同学,实际上竞争力不比一般的一本大学差。
而且同一个大学,在不同省份可能还不是一个批次招生,今年还是二本,明年就变成一本。
陈大夫的母校就是这样,我刚考进去的时候还叫山东建筑学院,到大二就变成了山东建筑大学,到了大四我毕业那年还晋升一本。
随着近年来高校评价机制的迅速改变,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不少同学的母校身上。
二本狗想学真本事
学校是指望不上的
我说这句话的原因,并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是因为中国大多数大学的组织结构,就决定了其效率和水平一定达不到社会的需求标准。
如果拿电脑来比喻一所大学的话,大部分的中国大学,就好像一台到现在还在使用win98操作系统的电脑,从设计理念到底层数据结构全都无可救药地落后了。
假如你看了这张图片感到无比熟悉的话,那你就暴露年龄了....
像追求教学水平,探索学术价值,为学生设计职业人生路线这样高大上的事情,自然和不少同学的现实生活毫无关系,甚至连最基本的凭良心教学生,不少国内大学也没做到。
同学们身边天天都会遇到很多显而易见的不合理之处,甚至可能每天都会吐槽,但很多问题就是几年十几年一如既往的无法解决。
有些学校甚至连个相关专业的教授都没有也敢开专业,然后课程基本靠拼,老师基本靠凑,招生基本靠忽悠。反正人招来了就算进了坑,你想转专业跳出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二本大学里,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是:老师自己对于所教授的课程的了解水平,可能还不如讲台下比较聪明努力的学生,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对着PPT一字一词不差地念,拿课本上的例题来搪塞学生。
而且这样学术水平根本不合格的大学老师,不少还相当的玻璃心,天天上课全班九成以上在睡觉,她从来不会管,正好睡着的人是不会问让她回答不上来的问题的;
但如果你上课表现太积极,老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非得较真搞明白不可,你就可能得罪她了,本来人家水平就不行你还非要问,这不是给人家找难堪吗?
更严重的是,要是你让她知道你吐槽过她水平差,就算是上了这个老师的黑名单了,她就非得找个机会报复你一下。反正到时候卷子也是她自己批,90分也可以弄成80 ,及格的也可以打成不及格。
陈大夫当年就曾经狠狠地吃过这样一个老师的亏,之所以这些年一直是母校一生黑,也大半拜这位老师所赐。
而从我这些年和不少大学生的交流听到看到的情况来看,这样的老师并不是凤毛麟角。相当多的高校教师无法实现有效的优胜劣汰,教的好教的差,拿的钱差不多,变成了变相的铁饭碗。
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能遇到一两个有水平而且愿意把自己的知识给学生倾囊相授的老师,那算是你的福气,但你不能把自己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这。
对于和我一样,考上一所并不算出色的二本大学的同学们来说,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笑到最后,就得抱定一个信念——
不要抱怨学校,学校帮不了你什么;不要抱怨身边的同学,他们愿意打游戏愿意谈恋爱愿意打架斗殴都随他们去,毕业以后你们就会是基本再也不会见面的陌生人。
想出头,只能靠自己!
如果你本校的老师讲课基本就是照本宣科,上课感觉学不到东西,那就去找本校其他讲得好的老师,或者附近其他大学的课堂上去蹭课啊!
本科阶段,越是水平高的老师的课一般台下学生就越多,动不动一节课乌乌泱泱好几百人,连老师都认不清楚谁是谁,你害怕啥?连学校食堂大妈和保安小哥都能自学成功,为啥你就不行?
如果你想要在学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那就去找考研考到985 大学,或者直接出国留学的机会啊!
我前两天就刚刚见过两个同学,一个是山师保研去了清华,另一个是山财考上的人大经济专业研究生。
留学的好处是,歪果仁们是分不清楚神马一本二本的区别的,中国的大学他们最多知道清北复交就算不错了,其他的学校的学生对他们来说基本都一样。
像我的母校,山东建筑大学的英文名还叫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呢,洋鬼子要是能看懂,那才真是活见鬼了呢!而且这样的雷人大学校名,在现实中还真的不少...
如果你想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好工作,那就去找自己专业的,已经工作几年的师兄师姐,搞清楚自己这个专业到底能干嘛,未来的老板到底看重你身上的哪些亮点。
如果你学的是金融,财会这样的白领高大上专业,那你就去考证啊,几张牛逼闪闪金证书在手,还愁进不了四大投行?
如果你学的是 cs,平面设计这样的新兴专业,那就去利用各种机会去找帮别人做程序,做设计的机会啊,丰富自己的编程经验/作品集,你单独担纲开发过几个安卓mac的APP项目,还有谁会在意你本科文凭是985还是二本?
如果你能从二本大学里脱颖而出,最终能有成就的话,你也用不着怎样感谢自己的母校。
因为真正成就了你的并不是学校,而是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要感谢,也应该感谢你自己。
二本的同学们,不用幻想学校能成就你,说不定你能像马云老板一样,成就你的母校呢。
你也是尴尬的二本大学生的一员吗,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在评论区表达你自己的观点。